每年的6月底7月初,正是各大高校毕业生离校的日子。在毕业前夕,大部分学生都会进行聚会,师生告别,而一些毕业生则往往在这个时候做出一些不文明的举动:有的毕业生在宿舍深夜狂欢,对其他宿舍同学影响极大;有的毕业生甚至乱扔酒瓶、书本,破坏公物等,把宿舍搞得一片狼藉;在操场、草坪等地,经常有人在深夜大叫大喊,啤酒瓶的碎片也随地可见……
毕业生离校时的种种不文明行为,除了与自身素质有关外,还与毕业时特殊的心理情绪有关。三、四年的大学生涯即将结束,离开熟悉的校园走上社会,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使一些大学生心理失去归属感,面对情感上的离愁、就业形势的严峻、前途的迷茫,心理控制能力变弱,容易产生心理、行为的失控,但是,这些反常行为的发生,不仅危害学生本人的身心健康,而且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和同学的生活秩序,给在校学生树立了坏的榜样。我记得我们毕业那年,有个毕业生利用焚烧课本来发泄心中的失落,结果不小心点燃了蚊帐,幸好同宿舍的同学及时扑灭火苗,否则,后果不堪设想。
大学生是一个高素质的群体,文明程度应该高于普通市民,毕业生能否做到文明离校,是对广大毕业生精神面貌和道德品质一个全面检验。因此,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,应该文明离校,自觉维护好校园的正常秩序,站好最后一班岗。在学校学习、生活了三、四年,同学们肯定对学校都建立了一定的感情,饮水思源,母校情深,正是基于对母校的爱,毕业生更应当文明离校,为师弟师妹们做好榜样。
我国是礼仪之邦,素来讲究文明礼貌。孔子以为“不学礼,无以立”;汉代贾谊则把是否讲礼、守礼看作是人与兽的区别。在现代文明社会,讲文明,懂礼貌,这种美德是应当得到大力弘扬的。因此,我们广大公民,尤其是应届大学毕业生,要自觉遵守,做一个文明公民。
“大学校园是走向社会前的最后一站,如果大学生以不文明的方式告别校园,这意味他们不可能将文明的意识带到人生的下一站———就业单位。对这样的人,我们用人单位不要也罢!”目睹大学生毕业离校时的种种不文明现象后,招聘员工的某公司老总发出了如此感慨。可见,是否文明离校,已经被招聘单位列为招聘的条件之一了
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有句话说得好:“一个人的文明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。”的确,人们总是根据你的言谈举止评价你。即将走向社会的毕业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,请文明离校,自觉维护好校园的正常秩序,站好最后一班岗。
【关闭】